作者:功能醫學與一般科 許醫師

反射
生理學上的「反射」,是一種神經受到刺激之後,常常不經過大腦意識,由自律神經完成反應。我們常用「反射動作」來形容不經過大腦就能完成的快速反應。人體生理上有很多自律神經的反射反應和現象,例如胃結腸反射、十二指腸結腸反射和排便反射,不需要意識去控制完成,但是卻很容易在現代生活中被刻意抑制。


大腸也聽胃和十二指腸的訊息
一般定義大腸包括盲腸、結腸、直腸和肛門,其中結腸分為升結腸、橫結腸、降結腸和乙狀結腸。在我們用餐進食後,胃的容積被撐大,之後結腸受到神經刺激開始動起來,有助於推動結腸的糞便向直腸推送,這就是胃結腸反射。胃內的食物在初步消化後的產物進到十二指腸後,刺激十二指腸,神經傳導反射到結腸動起來,這就是十二指腸結腸反射。胃結腸反射可以在進食後大約15分鐘開始產生,結腸受刺激後會把糞便往直腸推送。如果推送進入了直腸,引發直腸的排便反射,就會有便意,這就是為什麼用餐後會想要排便的感覺。

結腸的「蠕動」
嚴格來說結腸的平滑肌活動不稱為蠕動,結腸的活動和從食道、胃到小腸的消化道的蠕動有相當的不同,主要是結腸平滑肌分佈結構比較特別,結腸有一種特有的形狀,一結一袋的形狀,稱為結腸袋。結腸的收縮活動可分為兩種:

1. 收縮侷限在結腸袋,把結腸袋內的半液狀糞便混合,這種收縮的活動主要是充分讓半液狀糞便更能接觸到結腸黏膜,有利於水分和養分的回收和吸收,也有利於腸道菌的作用,但是對排便推進幫助有限。

2. 大範圍的收縮活動,有助於排便的結腸活動,這種活動跨越了多個結腸袋,一次一整段的結腸收縮,大幅推送糞便往遠端推送,在進食後這種大範圍的收縮活動就是由胃結腸反射和十二指腸結腸反射所引發,每天大約只發生1至3次,每次持續10到30分鐘,其中最明顯的發生在早餐後。

決定要「便」了嗎?
當糞便被推送進入直腸後,直腸會引發一系列排便相關的反射,再促進從降結腸、乙狀結腸和直腸推動糞便往肛門,同時肛門內括約肌會放鬆,以利於排便。以上這些是自律神經的反射,不受也不需要意識的控制。接下來在肛門外括約肌要不要放行就受到意識的控制了,在大部分的情況下自己要不要排便可以自己決定。肛門外括約肌結構上和功能上屬於隨意肌,在平常狀態是維持著一定的張力,意識上可控制或至少在下意識的控制下肛門外括約肌是處在緊閉狀態,要排便時,意識控制是解除外括約肌的收縮,於是肛門打開排便了。

幾個日常的誤區
了解基本的生理之後就知道大腸的排便保健上要避免幾個誤區:

1. 寧可多睡一點或賴床也不願意花時間在早餐,這就少了一次有效的推進排便的機會。

2. 快速吃完早餐,沒有足夠的胃結腸刺激或沒給排便充分的時間。

3. 自律神經送來了便意,但是忙碌的現代生活和工作或是礙於上廁所的方便性和習慣性,把便意刻意忍住壓抑掉了。

4. 沒有便意,就靠瀉藥來排便,久用瀉藥容易麻痺掉結腸直腸的反射。

還有一些好習慣
從了解生理上的反射來保養身體以外,還有一些大腸保健的重要事項包括足夠的水分、足夠的纖維攝取、適當的運動、良好的作息、壓力的調適、不隨便用藥等等。身體會說話,準備好傾聽自己身體要表達什麼了沒?

★本文內容版權所有, 對於任意翻印、剽竊、抄襲、轉貼;將訴諸法律途徑,決不寬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