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上海/心靈白開水投稿 (原名慧可見)

在人类所创作的艺术作品当中,人们往往寻求一种“意境”,并以此作为衡量作品好坏的标准之一。人们对于意境的追求,非但体现在创造者身上,亦体现在欣赏者身上。但说来说去,意境这种既看不见摸不着又说不清道不明的东西,究竟是什么呢?答案,恐怕还要从人类自身去寻找。
大多数人对于人类自身的认识,都停留在眼睛所看到的,殊不知,在人类视觉之外,人,还有着另一种形态,而这种形态,也就是人的意识形态。但鉴于意识的不可视性,也就决定了祂的难以理解,或许正因如此,虽有人相信意识的存在,但却始终无法理解意识到底是怎样的一种存在。
简单来说,意识就好像每一个人的另一个“自己”,只不过这个自己我们无法用眼睛真实看到,与之相对应的,便是人们更容易理解也始终坚信的那个可视化的自己,也就是我们视觉所能见的肉体人形,而这两者的关系,又恰似一个指挥者与一个执行者。
我们的生命,由意识发出指令,由肉体具体施行,我们的人生,便这样形成。
其实,意识,才是生命真正意义上的体验者。
当认清意识之后,便不难理解意境。
所谓意境,便是意识所勾画出的其所认知的另一种“视外之境”,而艺术家所创作出的意境之所以会引起很多人的共鸣,无怪乎在于意识们的共通性。
艺术的意境,令人心生极度的舒适与美感,而那些美好的意境,正是人们意识深处最为深沉的渴求。
意境的源头,也正在于此。
来自塞尔维亚的画家“布拉尼斯拉夫·马尔科维奇(Branislav Marković Umbra)”的作品,便蕴藏着令人心驰神往的意境。










★本內容版權所有。 對於任意翻印、剽竊、抄襲、轉貼;將訴諸法律途徑,絕不寬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