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巴黎艺术·心灵作家:Amie
你肯定知道我在说什么:
朋友圈里久久不联络的人,突然有一天给你发了一条微信:“某某某,最近好吗?你一直都在巴黎吗?”
你在意外之余,心中也不免泛起了层层的涟漪,于是开始回想你们最后一次相处的时光,然后一股淡淡的忧伤笼罩在你的周围,心中不断感叹“时光如梭,能在这样的岁月里被朋友想起,真好”,接着你立刻激动万分地回他:“哇!某某,好久不见!好开心收到你的讯息!是的我一直在巴黎,我很好,你呢?”
不过,你接着收到的却是对方发过来的一串连接以及数十张…………………………产品图片。
紧接着,他就口若悬河起来,不过和你刚才问他的问题没有半毛钱的关系,话题内容紧扣产品以及帮忙代买。
然而当你告诉他:“不好意思,我没有在做代购的服务。”
他却很不介意地告诉你:“没关系,反正你在巴黎,买起来也比较顺便。”
……
刚开始我都会被洗脑,乖乖地认为这个“顺便”也的确没什么,我本来也就是在巴黎,顺便帮个忙也确实没差。就这样被“顺便”好几次之后,我越来越觉得不对,因为几乎每一次的“顺便”都会出现差不多的画风:
在你还没帮他买到东西之前,他每天照三餐和你聊天,并且热情洋溢;可一旦他拿到东西之后,他就立刻再一次轻轻地走了,正如他当初轻轻地来,不带走一片云彩,除了他要的东西。
更好笑的是,有的甚至会在消失之前给你留一句:“你真是个好人”。
“我是好人”并不代表“我是傻子”。我的“顺便帮忙”不能成为“你可以利用我”的美丽外衣,好吗!(此处请允怒)
在法国,如果有一种对人的评价会让人想要翻白眼的话,讲真,“你人很好”或者“你真是个好人”可以算得上一种。
这种评语之所以会惹怒对方,是因为它所表达的就是一种明摆着的“我实在看不出你有什么优点,可是又必须要说点什么”的无奈。
更让人火大的是,在“你是好人”的后面往往都暗藏着一句表达“但是”的潜台词,而它才是对方真正想要表达的东西,并且我敢保证这些都是你不愿意听到的。
是的,今天我的话题就是“好人”。
“好人”源自台湾盛行的一种叫做“好人卡”的东西,用于男女告白之时,具体使用方法如下:
当 A 向 B 告白,B 不想要接受 A 的告白,可是为避免尴尬,也为保住对方的自尊心,B 只好竭尽全力搜寻可以安慰对方的话,尽量找出对方身上的一些优点,可是往往都徒劳,于是在这时,B 往往会回答 A:“其实你是一个好人,可是我不能接受你的爱。”或者是“你很好,可是我配不上如此优秀的你。”
于是这时候告白者 A 就成功收到被告白者 B 所发出的一张“好人卡”。
后来“好人卡”所涉及的面慢慢拓展,现在进阶为:你这个人平庸到只剩“好人”这个特点。
所以如果你收到了别人发给你的“好人卡”,或者你被别人形容为“人很好”。那么请特别注意,因为你很有可能在别人眼中就只是个好人,而已。
心理研究表明,其实我们每个人都希望自己成为一个好人、一个善良的人。也就是说,“做一个好人”是我们的天性。并且以前“好人”都被人捧上天,也是一直是中华古老文明倡导的优良品德之一。
可是为什么“好人”到了今天却突然变成了被人利用的工具了呢?
为什么如今的“好人”总是被冠上“滥”字的定语?
“我是好人”也透露着一种“我很傻,我可以被欺负、被利用”的潜台词?
为什么像我这种被“顺便”了好几次的好人们会常常觉得内心很受伤很委屈很不开心呢?
这都是为什么呢?
这都是因为时代变了,变得越来越乱,也越来越不按常理出牌。“好人”也无法再适应这样的氛围。
也就是说如果你要在这个全新的时代里当好人,你就得接受别人认为你很傻很天真,也要忍受别人对你的各种顺便利用。你不仅所有的心酸都需要自己扛,所有委屈自己吞,最重要的是你会越来越觉得委屈和想不通。
你要吗?
反正我不要,因为,太伤了!
那么,有没有办法让自己远离“滥好人”,让自己成为一个聪明又恰到好处的好人呢?
当然有。
别急,我们慢慢聊。 🙂
在这一点上我常常学习法国的女生。
她们怎么可以活得既潇洒又很自在,从来也不会为这种事情纠结(当然,她们纠结其他的……很多事。这个,我们以后聊 ?)?
我把对她们多年的观察分享给大家。
远离“滥好人”第一步:要当“好人”之前,先对自己好一点
我们很容易有这样的错觉:
“对别人好”就等于“永远把他人的需求摆在第一位,无条件满足别人的要求,根本不在乎自己是否愿意。”
这样无下限的讨好方式不仅忽略了自己内心的真实感受,更会给对方一种很廉价的感觉。
再说,你都不知要怎样对自己好,怎么可能知道如何对别人好?
你都不知道要怎样满足自己的需求,怎么可能知道怎样满足别人的需求?
这就好像是自己都没亲测过的食物,你怎么有办法跟别人做形容,不是吗?
所以,在满足别人要求之前,先看看自己的需求,否则只会是吃力不讨好。
远离“滥好人”第二步:付出之前请先问自己一个问题
我常听到这样的哀怨:
“我为 TA 无条件付出了这么多,最后竟然连一句感谢都没有得到。”
是啊,真是冤啊!
可是,你的“无条件”真的是没有任何条件吗?
假如果真没有任何条件,那么为什么会因为没有得到对方的感谢而委屈呢?
这就像“父母对孩子的爱是无条件的”一样。
如果父母对孩子的付出真的是不计任何回报的,那么为什么父母们总爱这样说出这样的话:
“我含辛茹苦地把你拉扯大,你怎么这么不听话?”
对于这种逻辑我实在没办法理解 —
难道父母之所以“含辛茹苦”其实是为了要让小孩子“听他们的话”?
如果真是这样,又哪里来的“无条件的爱”(此处纯粹是我的碎碎念,绝对没有对天下父母有任何存疑的意思)?
赶紧话说回来。
这种“无条件”本身就是一种条件,它在冥冥中把“好人”变成了受害者,让他们甘心变成被利用的工具。
可是,怀揣这样的“理想”只会让他们越来越恨自己,因为他们不计回报的“无条件”付出其实也都是为了保住亲情友情和爱情,是不是很矛盾?
所以,为了不再给自己增加无谓的精神枷锁,每当在为对方付出之前,请先问你自己一句话:
如果我的付出得不到任何回应,哪怕连一声感谢都收不到,我还愿意做吗?
如果你的回答是发自内心的愿意,那么你就去做;如果你还有些迟疑,那么我建议还是再多迂回一下。
远离“滥好人”第三步:你的价值只有你自己知道
“好人”之所以沦落成“滥好人”,大多数时候是他们主动给自己扣上了“滥”的大帽子。
因为他们害怕被贴上“不好”的标签。
他们对于自己的价值认同有一个风向标,那就是“别人说”。别人说他好,他就受宠若惊,沾沾自喜地认为自己是有价值的;别人说他不好,他就整个世界坍塌,并认为自己是一无是处的。
所以,为了证明“我是有价值的”,他就必须努力做到别人眼中的好。
要做到别人眼中的好,最简单粗暴的方式就是“别人说什么我就做什么”。
不过,这也是最潦草、最不靠谱的一种方式。
为什么?
因为你自己的人生价值怎么可能由别人来决定呢?
尤其当别人根本也不了解你时,他难道在人群中就多看了你那么一眼,就可以准确无误地判断出你的价值?
他又不是神。
你怎么可能有信心把自己的价值拿给陌生人来衡量?
只有你才是最了解你自己的(我们都知道认识自己是怎样的一个艰难过程),因为只有你才是和你自己一天24小时无间断地生活在一起的。如果连你都没办法了解你自己,那么一个外人怎么可能了解你?
他又不是神(抱歉,此处我必须重复一次)。
远离“滥好人”第四步:为自己划好底线
“好人”之所以总是让自己受伤,是因为他们从来不为自己划一条线来保护自己,告诉别人“严禁越过雷池”。
看到这里应该会有不少的“好人”会觉得委屈,甚至会反驳说:“我有在心里给自己画一条线。”可问题是,他们不仅从来不让对方知道自己的这条线在哪里,他们还总是为对方而移动自己的线。
应该说他们的“保护线”是为了保护对方的利益而划的。
心有戚戚焉是不是?同时也很难过是不是?我都懂。
现代社会之所以让“好人”背上了“求求你欺负我”的标签,就是因为“好人”们不懂得给自己设置保护线,并且也没告诉对方自己的线在哪里。
请问,你都没让别人知道你有底线,别人怎么可能知道他越了线?
你都没让别人知道你的尊严在哪里,别人怎么可能尊重你?
所以凡事都有度,“给自己划好底线”是让自己尊重自己并且受别人尊重的基本原则。
远离“滥好人”第五步:学会聪明的闪避
大多数时候我们之所以没办法对别人说“不”,其实是因为害怕得罪对方或者让对方难堪,再或者是害怕自己被贴上“坏人”的标签,所以只好勉强自己吞下所有的不情愿。
这样做的结果顶多是让自己获得一些类似“你人真好”的赞美话语。我们以为这些赞美可以安慰到自己脆弱的内心,可以让自己变得开心起来。
然而只有我们自己知道,背叛自己的内心只会让自己越来越难过,越来越空虚,因为把自己变成坏人的根本不是那个“不”字,而是无视自己。
所以我们要学会做一个聪明的好人,要懂得恰到好处和圆融地拒绝那些自己不愿接受的要求。
“好人”没有不好,只是……已经不适合现在的年代。就好像“诺基亚”,它没有不好,只是已经过时。
所以,不要再当“好人”了,尤其在这个动荡的年代,在这个一切都是那么………………不靠谱的年代。
“好人”注定会被这一切的不靠谱踩得粉碎。
所以,请从今天起就把“珍惜生命,远离’好人’”作为自己人生的座右铭吧。:)
★本內容版權所有。 對於任意翻印、剽竊、抄襲、轉貼;將訴諸法律途徑,絕不寬貸。